一、超低能耗建筑的核心內涵
超低能耗建筑(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nZEB)是通過被動式設計與主動式技術協同,實現建筑能源自足與舒適性平衡的綠色建筑體系。其本質在于:
- 氣候適應性設計:結合地域氣候特征,通過建筑朝向優化、體型系數控制、自然采光與通風強化等被動策略,降低50%以上供暖與制冷需求;
- 圍護結構革命:采用高效保溫系統(如導熱系數≤0.035W/(m·K)的石墨聚苯板)、無熱橋構造技術,使建筑整體熱損失系數(U值)較常規建筑下降70%;
- 能源循環體系:依托帶全熱回收功能的新風系統(熱回收效率≥75%)、地源熱泵等技術,構建能源閉環;
- 可再生能源主導:通過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地熱能利用等技術,實現年可再生能源貢獻率≥60%。
二、關鍵技術實施路徑
- 被動式設計策略
- 體形系數控制:通過緊湊型平面布局將體形系數降至≤0.3(居住建筑)/≤0.4(公共建筑);
- 窗墻比優化:北向開窗占比≤30%,南向設置垂直遮陽裝置,綜合窗墻比控制在20%-40%區間;
- 自然通風強化:采用風壓與熱壓耦合的立體通風設計,實現過渡季零能耗換氣。
- 圍護結構性能提升
- 外墻系統:250mm厚石墨聚苯板+150mm巖棉雙層保溫構造,傳熱系數(K值)≤0.25W/(m2·K);
- 屋面構造:倒置式屋面+氣凝膠反射層,K值≤0.18W/(m2·K);
- 無熱橋處理:采用斷熱橋錨固件與聚氨酯發泡填充技術,杜絕冷橋效應。
- 高能效門窗系統
- 型材選擇:65系列斷熱鋁合金窗框,傳熱系數≤1.8W/(m2·K);
- 玻璃配置:三玻兩腔中空Low-E玻璃(氬氣填充),綜合遮陽系數SC≤0.3;
- 氣密性能:采用四道復合密封膠條,單位縫長空氣滲透量≤0.5m3/(m·h)。
- 智能環境控制系統
- 新風機組:轉輪式全熱交換芯體,顯熱+潛熱回收效率≥80%;
- 末端調控:輻射頂板+置換新風組合系統,溫度波動≤±0.5℃;
- 智能監測:IoT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CO?濃度、PM2.5、溫濕度等12項參數。
- 可再生能源集成
- 光伏系統:BIPV幕墻+屋頂單晶硅組件,裝機容量按單位面積15W/m2配置;
- 地源熱泵:雙U型地埋管換熱器,COP值≥4.5;
- 儲能配置:相變儲熱模塊+鋰離子電池,滿足10小時谷電蓄能需求。
三、質量管控與長效運營
- 建造過程控制
- 材料驗收:保溫材料導熱系數現場抽檢率≥30%;
- 氣密檢測:建筑整體氣密性(n50)≤0.6h?1;
- 節點管控:重點監控熱橋部位施工質量,采用紅外熱成像復驗。
- 智慧運維體系
- 數字孿生平臺:BIM模型集成設備運行數據,實現故障預警;
- 能耗診斷:建立基線模型,動態優化設備運行策略;
- 維護機制:年度熱工性能檢測+五年圍護結構翻新周期。
四、泓科科技技術實踐
江蘇泓科被動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內超低能耗建筑領域先行者,創新構建"EPCM+O"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 技術體系:擁有23項國家專利,涵蓋氣密性節點構造、光伏幕墻連接等核心技術;
- 工程實踐:累計實施50萬㎡超低能耗項目,涵蓋辦公、住宅、工業建筑多業態;
- 數字賦能:自主研發PHM建筑能效管理平臺,實現能耗可視化與遠程調控;
- 標準輸出:參編7項行業技術標準,形成可復制的技術解決方案包。
通過"被動優先、主動優化、能源替代、智能管控"四維技術路徑,泓科科技正推動建筑從"能耗載體"向"產能終端"轉型,助力碳中和目標下的城鄉建設革新。
?
參考資料:
1.2025第十屆上海國際空氣環境與凈化技術展覽會 AIRVENTEC CHINA 2025|工業環境展|室內空氣展|空氣展 – 2025年6月4-6日第十屆空氣展與您相約國家會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