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我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標志著我國養老服務體系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以下是對該意見的詳細解讀:
意見背景與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老年人口規模持續增長,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2.9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1.1%。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養老問題,旨在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意見主要內容
總體目標:
- 到2029年,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養老服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 到2035年,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關鍵舉措:
- 鞏固居家養老基礎作用:居家養老是大多數老年人的傳統選擇和普遍愿望。新時代如何進一步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意見》提出要鞏固居家養老基礎作用,推動家庭養老與社會服務有效銜接。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生育政策的調整,家庭結構逐漸小型化、空巢化,家庭照護功能面臨挑戰。因此,亟需厘清人口變動對家庭變遷的影響,特別是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人口與家庭雙重變遷,以及這些變遷對居家養老安排產生的影響,以便更好地應對傳統養老應用形式和治理手段的改革創新[^1^]。
- 推動“一老一小一家”政策整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一老一小”問題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議題。《意見》進一步將解決“一老一小”問題與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相結合,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并嘗試構建初步的現代智慧養老服務體系。這一政策整合有助于在家庭內部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緩解因養老和育兒帶來的經濟壓力[^1^]。
- 關注性別差異,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應關注老年人口日趨凸顯的群體差異。其中,性別因素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供給模式和呈現形式尤為重要。老年女性與老年男性不僅在經濟稟賦、教育經歷、居住安排、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現不同,更在健康模式以及更具體的衰弱模式、失能和殘障模式、臨終和死亡模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亟需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系統性納入性別意識[^1^]。
- 推動服務標準化,提升居家養老服務的均衡性與可及性: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居家社區養老及康復護理領域的政策文件,以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標準化建設。例如,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2020年民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以及2023年民政部發布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基本規范》等[^1^]。
- 善用“數字紅利”,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水平:目前數字技術已普遍應用于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諸多創新突破并形成卓有特色的智慧養老案例。但同時仍有若干問題需要盡快解決。例如,規避貼標簽式的居家養老服務數字化、構建居家養老服務數據的共享機制以及著力培育養老服務產業新需求等。
社會反響與期待
該意見一經發布,便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養老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同時,廣大民眾也對意見的實施效果充滿期待,希望未來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貼心的養老服務。
綜上所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指導文件。它不僅明確了未來幾年養老服務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關鍵舉措,還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養老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一定能夠不斷完善和發展,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貼心的養老服務。
參考資料:1.2025第十屆上海國際空氣環境與凈化技術展覽會 AIRVENTEC CHINA 2025|工業環境展|室內空氣展|空氣展 – 2025年6月4-6日第十屆空氣展與您相約國家會展中心
2.點擊查看原文